自小,我們就在書海中徜徉,一本《笠翁對韻》讓孩童時期的我真切體會到深藏在古老漢字中的韻律與美。這對長大以后的我也不可不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由此,我捧卷而讀,枕書而眠,借課外大量的閱讀開闊視野,豐富涵養,提升語文素養。
如果說社會生活實踐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種樹,那么課外大量閱讀就是讓我們首先在思考上成為巨人。
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我們才能積累足夠的知識取更好地認識自已,認識語文,當我們學到諸葛亮的名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時,心頭是否去有感而發,想到程顥曾經有詩曰:“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間”,想到白石老人的“心閑氣靜時一揮”,由一個“靜”字延展開去,這確實是要經過大量閱讀才能塑造出的文化敏感與語文素養。
閱讀令我豐養了自已的精神,在莊子“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中品讀精神上的自由;在王羲之的“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妾作”中感受生命中釋懷;在王勃的《騰王閣序》中領悟才情的華美——
高二:綠草居士
語文作為中國文字、符號乃至言辭,文章所集合的學習科目其本身的學習途徑更不勝枚舉。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可學語文。
閱讀是登上金字塔的階梯,勃克科夫這么說,品讀書籍,以一字一句開始,那些或華美或平實的詞藻,那些貨引人深思貨令人明智的哲語都在閱讀中向我走來。浩瀚如星沙的書首先教導我的便是選擇。固然以開始我們都有雜而不精、廣而不深的弊病,但大量的閱讀卻能讓我們從多方面取考慮問題。相對于課堂教學僅是“一家之言”,有了更多思想的余地。冰心說:“選擇一本好書便是有了一個好老師。”由淺入深,由博而精是借閱讀養成的深慮慎思,升華語文學習素養第二步。
對于中學生而言,社會實踐有一定的片面性,這就好比我們無法再實際操作中挖穿地球來證明地球中心是高溫內核,也無法穿越到春秋時期與孔子坐而論道。事實上,在我們探求先賢的思想,追溯文化根源時,最主要的途徑仍是閱讀。
閱讀讓我愛上了語文,我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它促使我不斷以名家名句中汲取養分,以辭章句讀中吸收水分,以修辭排比中獲得陽光——
語文便是從這一次次閱讀中在我面前展現它深邃的靈魂。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