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晨曦劃破夜空;一個個燈籠飛上屋檐;一幅幅對聯貼上墻壁;一件件新衣奔離衣柜;一聲聲爆竹響徹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飛舞;一陣陣歡呼請出紅日;一句句祝?诙鄠。
作家馮驥才曾說:“真正的年味,不應該只是物質的豐盛,而更應該是精神的豐盛。”這話不假。過去,人們盼望著過年吃魚肉,穿新衣,合家團聚,共度除夕夜;如今,人們企盼著新的一年,工作順利,心情舒暢,身體安康。是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獨特的年味。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老舍筆下的臘八粥,是過年的象征,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的干果熬成的,是一場小型的農業展覽會。新年那天,人們喝著臘八粥,用臘八蒜蘸著餃子吃,當醋的辣味沖上面頰面,這才有了過年的氣息。這時,年味是從老北京胡同口里飄出的臘八粥的香,飄進老北京人的味蕾里。
其實啊,在我看來,”過年”決不是單單是民族年度的服裝節與食品節。更是我們民族一年一度生活情感的大爆發,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大團聚,是實現夢想的大表現。
而對于過年春運的這一熱門話題,我認為春運恰恰是中國的一大特色,順利回家始終是春節時期每一個身處異國他鄉,漂泊流浪之人的期待。
歡歡喜喜中國年,新的一年,我衷心祝愿我的家人朋友: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題記又是一年春節到,此時,我的家鄉已經年味十足了: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打掃房間,做熟食……到處洋溢著歡樂紅火的氣氛。
對于魯迅來說,年味就是舂年糕,是滿屋飄香的糯米味,是扯白糖時軟軟熱熱的糖條甜,是裹粽子時形狀各異的箬葉香,更是其筆下故鄉紹興的社戲。“稽山鑒水社戲熱”,紹興人自古有看社戲習慣,戲臺搭在湖中央,戲臺前的湖面上擠滿了烏篷船,隨著鑼聲響起,船上的男女老少個個伸長了脖子,宛如魯迅筆下的紹興春節里的風情圖。這時,年味從社戲中男女主人公的對白中飄出,鉆進紹興人的耳蝸里。
再說說湘西。春節里有著傳統的節目“燒燈”。燒燈要有力氣,還要勇敢。除此之外,更多的在于它驅趕鬼神之意,這與放鞭炮寓意相同。這時,年味伴隨著火紅的亮光,照耀進湘西人們的眼里。
幾千年來,老祖宗留下的最大的民俗就是過年。它通過各種傳統的方式與形式表達人們對生活的愿望、情感、理想與追求。無論是貼春聯、吃年夜飯、祭祖,還是守歲,燃放鞭炮,拜年等等,這些年文化的方式代代延續。這其實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團圓、親情、祥和,此中包含著無比強大的民族的凝聚力和親和力,孕育著中華兒女的生命力與向心力。這是中華文化最深刻的一部分,是我們民族的至寶。
盡管我們吐槽春晚,卻也年年執著地守在電視機旁觀看;我們搶著可能十元都不到的紅包,卻心滿意足;我們收到親戚朋友的祝福短信,心中欣喜激動……
初三:王江君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