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平明拂劍朝天去”的劍客,還是“薄暮垂鞭醉酒歸”的醉俠?而世人,更愿意尊你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詩仙。你雖然一生詩酒風流,卻終究書劍飄零。傳說中,你在這“絕壁臨巨川,連峰勢相向”的采石磯之上,乘著酒興,跳江捉月而去,只留一座衣冠冢供人千古憑吊。于是,后人將你迎風攬月的身影,凝固成一座巋然矗立的雕像——張開雙臂,面朝大江,遙岑遠目,神色醺醺然,一如你生前詩仙的模樣。
我虔誠地望著你,想起在你身邊留下的無數回憶。你站得這么高,望得那樣遠,總讓我覺得,周圍的一切,都在你的目光中成長:詩意與流光,木與花香,道路與橋梁,我與家鄉……
聽——蟲鳴鳥叫,花葉輕搖間,有人在回答我,也許是你,也許是我自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往今來,長江天塹,浮沉著多少千秋大夢,流淌著多少紙醉金迷。人們大多駕著蘭舟,在這江里小心翼翼地航行,提防身邊的急湍,未知前路的艱難。文人墨客也好,將軍士卒也罷,他們對長江是敬畏的,橫渡長江是多么艱險!千年前的某日,你乘舟路過,欲渡江南下采石磯,卻受阻于天氣,只得苦嘆“如此風波不可行”。而如今,正是在你感慨的地方,耗時五年建成的馬鞍山長江大橋橫跨大江兩岸,使天塹變通途。這座三塔兩跨懸索橋之雄偉,創造了同類橋梁中多項世界之最,令人嘆為觀止。它不僅溝通南北,給家鄉人民帶來便利,還在設計中別具匠心地融入了皖風皖韻,富有文化氣息。望著橋上車水馬龍,橋下江水滔滔,我不禁想著,若你見如此景觀,是否會拍手稱絕,賦詩一首?
從大人們的口中,我隱約能描繪出家鄉從前的光景:工業發展不加節制,綠地面積減少,污水、廢氣不經處理直接排放……而誰能想到,這樣一個灰蒙蒙的重工業小城,經過數十年的整治,竟能成為全國文明城市呢?如今,道路兩旁的行道樹蓊蓊郁郁,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每逢春季,更有迎春、櫻花等次第盛開,引來無數游人贊賞的目光。無論景區、公園,還是小區、學堂,處處有怡人的綠影。行走其間,總能想起你在《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置酒》里寫的那句“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于丹有言:“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都蟄伏著詩意。”對于詩城馬鞍山的居民來說,更是如此。無論雨山湖畔“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浮雕,還是一年一度的“李白詩歌節”經典吟誦大賽,家鄉人將詩意滲透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花甲老人的揮毫潑墨間,垂髫稚子的朗朗吟誦中,那些浸潤在流年里的繁復意象:晨鐘暮鼓、春華秋實、雨絲風片……又重新浮現出來,牽動我們的心。圖書館、大劇院、博物館的落成,也讓這年輕又古老的城市,文化底蘊更深沉了幾分。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稚嫩的吟詠聲將我的思緒拉回,低頭一看,幾個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跟著他們的老師,也來到了你的身旁,搖頭晃腦地念著剛學會的《行路難》。我笑了,仿佛看見童年的自己,又仿佛看見千年前的你——釃酒臨江,張開懷抱,一陣清風吹過,拂起衣袂翻飛……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像往年一樣,我又在這飛絮落花的時節,來采石磯看望你了。你依舊沐浴著搖曳如線的春光,身旁圍繞著不絕如縷的游人,目光中是水浪,是天地,是時光,是我們。
那么,這些年來,家鄉有哪些變遷?李太白啊,我是不是該問問你?
壹·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貳·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左袂。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我仰首迎向你深遠的目光,忽然想起你的臨終絕筆,不禁泫然淚下。比起病榻前的絕望和無盡的遺憾,我知道你是寧愿在明月夜里縱身一躍,將一腔碧血、一縷詩魂永遠駐留在這青山綠水之間的。李太白啊!你的萬丈豪情、千古傳說已雕刻在這片熱土之上的人們心中,你都看見了嗎?
高一:崔可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jialitany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